Daily Archive: April 29, 2011

Apr 29

我的觀星歷程──第三集:人生難得看幾回的彗星(上)

1986年2月某一個星期六下午,筆者的心情與天空的顏色一樣:陰沉。老爸把一家三口共120大元的營費,交給一個高舉某公開天文組織的旗幟的叔叔後,就跟著幾十人在梅窩上岸後走到巴士總站,乘搭現已消失的大嶼山巴士5號線,浩浩蕩蕩向著被喻為全港最佳觀星營地的紅十字會石壁營推進。   2003年凌晨時份的5號巴士總站, 有點陰森的感覺…… 40蚊一晚宿營?扣除通脹都冇可能咁平啦!不過,當你知道這個營地係冇膳食供應,只有一個狹窄既廚房俾你自己煮食,你就會明白點解咁平!(放心,這個營地今天廿一世紀已有冷氣有三餐供應,不過,價錢就……哈哈!) 2007年的石壁營,已不用自己煮食了。 吃完美味的出前一丁雞蓉麫後,筆者開始聽天文生捱裡第一次的講座,講者是這公開天文組織的會長,也是剛才在碼頭高舉旗幟的叔叔,也是筆者天文生涯裡的第一位「師傅」:黃衍蕃先生。筆者之所以知悉這公開天文組織的活動,也是拜黃SIR在1月某天早上在翡翠台節目「香港早晨」介紹世紀天象­──哈雷彗星所賜,因為過了這天不久,筆者神通廣大的父母就找到這公開天文組織的入會表格。就是如此,筆者當時成為該組織年紀最小的會員。不講不知,當時另一天文組織入會的最低年齡是15歲,因此只能令當時還是小學生的筆者望而卻步。 1986年購入的旋轉星圖,當時只售約5元,現在仍在筆者的「貨倉」裡。 講座過後,雲量依然不多,只得一片──足以遮蓋整個天空的一片!所以,除了幫襯黃SIR買筆者的第一個旋轉星圖外,也沒有甚麼可做了。就是這樣,筆者就失望地渡過了人生的第一個觀星營。 當然,以當時仍是初學者的心態,加上傳媒的報導,筆者當年亦有不少筆者現今努力叫初入門的朋友避免對天文現象的過度期望及對天文的錯誤理解,例如: 哈雷彗星76年回歸一次,當年筆者以為如果看不到它,今生今世也不會看到彗星;(一如近年不少人以為流星雨只有獅子座流星雨) 報紙報導「哈雷彗星彗尾會長30-40度,像探射燈般橫跨天空的五分一」。結果根據其他人的觀測,根本沒有這回事,因為哈雷本身不如預期般光亮,及受觀測環境影響;(一如2009年報導「獅子座流星雨有每小時1500粒」,但沒有考慮到預測會有偏差,及實際因觀測環境影響,可被觀測數量只有理論值的約十至二十分之一) 於是,筆者就做了一件超攪笑的事…… 3月4日(可能是3月3日,年代久遠忘記了!) 冷鋒襲港的早上,氣溫只得9度,天空一片密雲,還下著微雨,筆者根據香港天文年曆的預測:「彗星光度約2等,日出前在東南偏東方升起,離地平約10度……」認為是觀測彗星的好時機,根據「肉眼最暗可見6等星」的定律,要用肉眼觀測它絕不困難,於是著住睡衣、冒著寒風、行了18級樓梯,在返學前1小時,即日出前的15分鐘(天文年曆建議日出前45分鐘,不過筆者未起身!)走到港島東區某大廈的天台向東南偏東方觀看,當然除了已經發白的天空外,甚麼也看不到。 筆者依然不服氣,在三月再接再厲。首先月初再跟黃SIR去長洲觀星營,食完白果後,到三月尾跟了一班陌生人去睇哈雷彗星,詳情下期再續。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