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September 30, 2013

Sep 30

天文攝影之我見(二):甚麼是天文攝影?

天文攝影,過往是一小撮天文愛好者的玩意,在香港攝影界裡一向受冷落,甚至不當作是攝影一部份,直至近一兩年才受重視。也許亙聯網的資訊實在太多,令不少新入門的朋友以為相片裡有起碼一點「星」就是天文攝影 (動物園裡的猩猩不計),實際上天文攝影何止這麼膚淺呢? 要大家明白甚麼是真正的天文攝影,為天文攝影下定義當然少不了。 簡言之,天文攝影是一種特殊的攝影技術,記錄各種天體和天象。天象,即天體本身或天體之間發生的現象,例如大家熟悉的日月食等等;天體,即一般指宇宙中物質的任何聚集形成的天文研究對象,例如行星、彗星、星雲星團、銀河等等。筆者認為,若把天文攝影的定義擴闊一點,則因天體(主要是太陽及月亮)造成的大氣光學現象也可以包括在內,例如日暈、幻日、甚至彩虹等。 如果要根據天文攝影對象和方法分類列出,大致如下: 固定攝影:相機是固定不動的,也是最簡單的天文攝影方法,主要針對闊角的對象,例如:銀河、星座、星野、流星、黃道光、對日照、彗星、日流跡、月流跡、星流跡、極光、一眾大氣光學現象如彩虹、日暈、月暈、幻日、雲隙光、反雲隙光、Sun pillar, Glory等等。 追踪攝影:相機安裝在專為天文攝影而設的赤道儀上,長時間追踪著拍攝對象,因此曝光時間也可相應增加,及增加拍攝焦距,因此主要針對曝光量需要較多或較細小的天象或天體,例如闊角的銀河、星野,到需要中長焦距的星雲、星團、星系、彗星特寫、日食、月食等。留意的是,隨著近年數碼攝影可用感光度不斷提升,銀河、星野等已不一定再需要用追踪攝影了。 放大攝影:使用望遠鏡取代鏡頭的攝影方法,針對更細小的天體或天象,例如月球表面、太陽表面、行星等。 各種天文攝影對象 大家讀到這裡,應該留意到筆者並未提及一種今年極受歡迎的題材。對,這就是天文沙龍了。天文沙龍,指同時有天象(或天體)及地面風景的相片,雖然也是天文攝影的一種,但處理手法隨著數碼攝影科技進步由單調而變得多姿多采,從而有更多令人對天文攝影誤解的空間,亦造就這類題材與其他天文攝影題材越走越遠。讀者可能越看越不明白筆者的意思,待筆者在下幾集簡介在香港進行天文攝影的環境變化、天文攝影科技的發展、及後期處理程序,讓讀者有了概念後,解答這條問題才會顯得有意思,敬請期待。 銀河加地景:天文沙龍的例子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