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胡適 差不多先生傳 以訛傳訛,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 香港的日常生活用語,回歸後全面被普通話化,毫無文化的術語湧現,不明所以的簡稱如雨後春荀,加上語文水平日漸低落,錯別字每天在不同角落出現,其泛濫程度令人髮指,可悲是大多數人懵然不知,更甚者知者指鹿為馬,對的變錯的,錯的變對的。 「找贖」變「找續」(找完繼續)、「回覆」變「回復」(回復原狀);「建設」變「打造」(打人?)、「爭取獎牌」變「沖擊獎牌」(沖散再打擊?);「常任秘書長」變「常秘」(經常便秘?)、「強制拍賣」變「強拍」(強力拍枱)……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同樣的事情已發生在天文界。隨著數碼攝影技術提升,近年天文攝影變得容易和普及,加上亙聯網效應,以訛傳訛的速度快如光速。「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現在就變成「正字沒有讚,錯字多分享」。 星流跡vs星軌 地球的自轉,造成天上的星星東升西落。使用相機長時間曝光,就會把星星在天上「流」過的痕「跡」記 錄下來。「星流跡」這個帶有文采的名字因而得名。天上的恆星沒有軌道,新一代的朋友誤將之名為「星軌」,實屬誤解。 赤道儀vs攝星儀 不少朋友使用固定攝影的方法,初嘗拍攝銀河的滋味後,把照片與筆者使用追踪方法拍攝的比較,無論銀河的層次與細節,固定攝影是不可能做到的。於是,坊間很多人就嚷著要買「攝星儀」。 他們口中的「攝星儀」,其實是指「赤道儀」(equatorial mount)。赤道儀與一般攝影用的「水平儀」(或稱「經緯儀」)比較,不同之處在於水平儀移動方向是水平與垂直,但赤道儀則有第三條軸「極軸」,把極軸與地球的自轉軸調校至平行後,赤道儀就可以輕鬆地轉動一條軸準確長時間追踪到天體,這點是水平儀不能做到的,因為在地球上絕大部份地方,天體在天空裡不是垂直升降的。雖然水平儀也可以同時調校兩條軸達到追踪目的,但相片會出現「假極現象」,始終不能完全準確追踪天體。 簡單點講,赤道儀因為使用天文學上的「赤道座標」,故得其名。因此,大家請記著,追踪攝影用的叫「赤道儀」!相機裝在任何腳架上也可以「攝星」的,那怕那隻腳架是三腳架、單腳架、地下的石頭、郊野公園的枱、甚至人肉腳架也是支撐著你的「攝星儀」:相機。 普通三腳架 三腳架加赤道儀 「流星雨」 所謂「流星雨」,其實是拍攝者把星流跡的照片進行後期處理,利用軟件把星流跡的其中一邊霧化,達到一邊幼、一邊粗、形狀像一般人印象中的流星的效果。自從某款合成星流跡的軟件在更新版本裡加入這個效果的選項後,這些所謂「流星雨」照片在亙聯網洗版,對於真正的天文愛好者來說,這些照片簡直刺眼。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特技製造出來的流星,其實樣子與真的流星一點也不像! 真正的流星,是指漂浮在地球附近的物質(如沙粒、碎石、塵埃等)受地球引力影響,以高速衝入地球大氣層從而發光的現象,而「流星雨」就是指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流星出現。 最後,可能有人問筆者何苦為這些字眼執著?攝影是藝術嘛,最緊要講求感覺,何必那麼認真呢?約定俗成,「找續」、「回復」、「攝星儀」大家明白就可以啦。筆者不禁又想起李怡先生的一席話,繼而想起胡適《差不多先生傳》,最後浮在腦裡的就是納粹德國時期的宣傳部長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的一句話:「謊言重複一千遍即是真理。」(A lie, repeated a thousand times, becomes a truth.) 下期筆者會集中討論香港觀星條件的變化。 Sha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