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 March 26, 2015

Mar 26

月全食(2015年4月4日)及「連環四血月」的誤解

2011年12月的月全食過程及地影 (天文匯彭栩怡攝)   概覽 有關「月食的基本原理」、「月食的種類」、「月食的過程」請見舊文: http://www.astrolink.hk/starlog/?p=1049   月食的罕有程度 月食本身不是罕有的天象,例如在1901-2100年的二百年內,在香港上空會出現228次各式各樣的月食,當中有85次是月全食,換言之即幾乎平均每年都有一次月全食; 近十五年在香港可見整個月全食過程分別在2000, 2001, 2004,2011及2014年,當中只有2001及2011年的一次天氣較佳,能觀賞整個過程; 今次全食期間(由食既至生光,即最值得觀賞的時段)只有12分鐘,長度算是甚短; 不考慮全食時段長短,下一次在香港可見月全食是2018年1月31日; 今次月全食進行期間剛好月球在東邊地平線升起,即所謂「帶食而升」的現象,即月球在地平線升起是已在偏食階段,算是較為罕有。 上次在香港可見的「帶食而升」現象是2014年10月8日。   有關「連環四血月」的誤解 對於網上不少說法,指是次月食乃2014-15年「連環四血月」的最後一次,筆者希望澄清以下數點: 首先,月全食時段月球呈現紅色乃正常的自然現象,把它描述為「血月」並不恰當,筆者亦不明近年為何大眾喜歡使用這類誇張的字眼形容平凡的天象; 其次,是次「連環四月食」指連續兩年內的四個「食季」(一年有兩段有機會出現日食或月食的日子)皆發生月食,其實是因地球與月球相對運動的周期現象,每18年也會出現一次,古往今來皆有之,並非新鮮事; 再者,受地球自轉影響,「連環四月食」並不保證地球上同一地方在四次月食期間皆在晚上,換句話說並不可能全見四次月食,以香港為例是次「連環四月食」只能看見其中的兩次,即2014年10月8日及2015年4月4日; 最後,「連環四月食」與否,並不影響每次觀賞月食,因為每次月食都是獨立的。   是次現象簡介 今次的月全食是本港今年唯一可見的月食現象。各現象發生的時刻如下:   日期:2015年4月4日 初虧(即月偏食開始):18時15分 月出:18時34分 食既(即月全食開始):19時54分 食甚(即月球變得最深紅色):20時00分 生光(即月全食完結):20時06分 復圓(即月偏食結束):21時45分   當月球升起,月球的下方將已呈現一個小缺口。   觀測時間及地點 想欣賞是次現象的朋友,可於4月4日下午準備,並在黃昏時段開始留意,直至月食結束為止。 偏食時段月球在東面水平線的情況 由於春分後的滿月在升起時略為偏南,因此建議東至東南偏東方可見水平線或只有少量遮擋的地點。  全食時段的情況 觀賞月食不一定要走到偏遠的地方,以下是數個可考慮的地點: 香港島:石澳、小西灣至杏花邨海邊一帶 九龍:尖沙咀至紅磡沿海一帶 新界:長洲、西貢、吐露港沿岸一帶 觀賞所需設備 只需單憑肉眼觀賞就可以了;有雙筒望遠鏡(7倍至約20倍)的朋友亦可使用它觀賞;一般小型天文望遠鏡更是綽綽有餘。   攝影所需設備 曝光參考: ISO400、f/5.6光圈、由初虧開始1/1000秒曝光,之後曝光要逐漸加長至1/30秒,進入全食階段視當時月球的光度可達1秒甚至更長,因此必要時可推高ISO或使用更大光圈值。另一點要留意,由於是次月食接近地平線,月球光度會更暗,建議把以上參考數據加3至4級,即介乎4至8秒。DSLR用家可採用重點測光對準月球測光,其他相機用家在相機有設定的情況下(如Prosumer DC)把測光盡減(一般-2級),在全食階段則無需減少。一般DC用家或手機用家則只能嘗試用夜景模式拍攝。   鏡頭使用:如要拍得較大的月球,則鏡頭焦距越長越佳,一般建議起碼200mm(全幅片計算,下同)至1000mm(可購得相機鏡頭最長焦距),如使用相機接至天文望遠鏡,則望遠鏡焦距不得長於2000mm,超過此數則不能拍得全月球像。如只有較短焦距鏡頭的朋友,則建議趁食既至生光期間連同地面風景一同拍攝。 …

Continue reading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