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匯將於2020年12月18日晚上8時與天祥攝影器材舉辦介紹如何拍攝是次天象的網上講座,詳情請瀏覽天文匯網頁或天文匯facebook 概覽 「合」是指兩個或以上的天體從地球上看,在天空接近的一種天象,合的種類繁多,例如 「行星合月」、「行星合行星」、「行星合小行星」、「行星合恆星」等,當中以「行星合月」出現的機會最高,例如「金星合月」、「木星合月」等,而「行星合行星」的機會就較低。 2020年12月20-22日,將會出現罕有的「土星合木星」現象。 土星合木星的罕有程度 木星及土星的公轉週期分別是11.86及29.46年,前者是後者的0.4倍,不難發現木星每公轉5次,土星就公轉2次的週期,因此從地球上看,它們大約每20年就在天空中兩星相合一次,考慮到行星公轉平面傾角等因素,每60年就有一次比較接近的相合;每400年就有一次很接近的相合。 對上一次的土星合木星發生在2000年12月,而下一次就發生在2040年10月,前後三次以2020年的一次最接近。 如今次般接近的土星合木星,下次將發生在2080年3月。 有關網上流傳的「木星掩土星」現象 從更長線角度考慮,大概每兩萬年從地球看就會出現「木星掩土星」極之罕有的天象,由於目前在世的朋友沒有機會觀賞這天象,因此筆者傾向略過不提,唯一要留意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排序,從地球上看土星離地球較木星更遠,因此只會有「木星掩土星」而不會有「土星掩木星」的現象。 是次現象簡介 日期:2020年12月17日至26日,最接近:12月21日星期一 觀測時間及地點 想欣賞是次現象的朋友,可於當日黃昏開始留意,直至木星及土星西落為止。 天黑時木星及土星已離西南偏西地平線頗近,因此筆者建議想觀賞是次天象的朋友,選擇抽西至西南方只有少量遮擋的地點。 觀賞行星現象不一定要走到偏遠的地方,以下是數個可考慮的地點: 香港島:西至西南部一帶如鴨脷洲、香港仔、薄扶林、堅尼地城一帶; 九龍:西九龍沿海一帶 新界:青山公路荃灣至屯間一帶海邊、機場、北大嶼山公路沿途一帶、大澳、船灣淡水湖、長洲,或 巿區任何西至西南方視野較開揚的位置 觀賞所需設備 如只用肉眼觀賞,會見到兩顆行星非常接近,近乎變成一顆星;有雙筒望遠鏡(7倍至約20倍)的朋友亦可使用它觀賞;一般小型天文望遠鏡更會見到木星表面的雲帶及土星的光環,而兩者在同一視場內,非常難得。 Share
ShareTag Archive: 天文攝影
Nov 06
火流星劃破元朗夜空(上)
星期三(2015年11月4日)有人駕車在錦繡花園附近用車頭攝錄器拍到「不明奇光」在夜空出現的新聞,相信不少人已看了。太空館的朋友也向傳媒解釋,這是「南金牛座流星雨」的「火流星」。對筆者來說,其實不是甚麼新鮮事,反而傳媒對這小事反應之大,加上近年「星攝」風氣之盛(筆者用正統中文解釋:星空攝影,或天文攝影),倒令筆者有感近年「有相有真相」在香港天文領域裡壓倒一切,仿彿天文就是攝影,別無其他。當然,「不明奇光」的出現,不少人又走來天文匯詢問,於是又令筆者「不明不白」花一個上午寫這篇文章,解釋這「奇光」的出現。 有關甚麼是流星、流星雨及乜乜座流星雨的問題,筆者過去四份一世紀已在無數場合解釋了無數次,詳情請見筆者的舊文:2013年雙子座流星雨 (http://www.astrolink.hk/starlog/?p=1116)。火流星,就是光度超越金星的流星;火球,就是光度超越滿月的流星,足以照亮整個天空。 今次的「南金牛座流星雨」,只是一年裡約三十個流星雨的其中之一,並不是甚麼新流星雨。不少人誤會「南金牛座」是一個新的星座,其實這流星雨叫「南金牛座流星雨」,是因為接近同期有另一流星雨的輻射點也在金牛座,故後者用「北金牛座流星雨」分別命名之。「南」、「北」實指兩者輻射點在金牛座裡的相對位置。兩者是與一顆著名的彗星:恩克彗星(2P/Encke)有關,即兩個流星雨的物質是來自該彗星。 「南金牛座流星雨」出現的日子為10/9至20/11,「北金牛座流星雨」出現的日子為20/10至10/12。兩者的ZHR(每小時天頂顆數)為5,即在無光污染、無空氣污染、無月光影響下的完美黑夜每小時平均可見約5顆流星,考慮到香港的環境,實際上只能見五分一甚至十分一左右,即每小時不到一顆。因此,傳媒的第二條問題:「為甚麼得一粒流星都叫流星雨」也幾乎解答了。一,這流星雨本身數量偏低;二,拍攝位置光污染中等嚴重,所以只有非常光的火流星才可以被拍攝到。只得一顆,並不出奇。 反而要問的是,為甚麼平日平平無奇、甚至無人留意(包括筆者在內)的流星雨,何以以光度計(不是數量計!)變得「威猛」?傳媒提及的「……近期泰國和波蘭都有人拍攝到夜空閃現不明光束……」(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106/19362253),其實早前國際流星協會已有報導,31/10-1/11間在東歐一帶不少觀測者報告看見不少火流星甚至火球。考慮到恩克彗星最近在2013年11月接近太陽,而下次回歸日子是2017年3月,根據1998年獅子座流星雨在未有預期情況下出現幾百顆火球的事件,加上恩克彗星的短周期特性,筆者推斷這批火球有可能是很多個周期前遺留下來的產品。 拍攝到這顆火球的朋友,恭喜你了,因為自筆者在1998年11月17日經歷過一夜過百火球的獅子座流星雨後,印象中幾乎二十年在香港未見過在巿區也可照亮整個天空的火球。也許不少拍攝不到這顆火球的朋友會非常失望,因為覺得「這些機會不是我的」,畢竟近幾年手中有相機的朋友爭先恐後拍攝銀河,看見人家拍到某些天象而自己拍不到,總有種「執輸」甚至羨慕的感覺。讀者可能會問,筆者有沒有這種感覺?17年前與筆者一同在大嶼山睇過那顆像導彈的火球的朋友相信會答到你。 一位天文前輩曾說過,流星雨可預測的特性,就是它是不能被預測。雖然預測流星雨的理論不斷改良,但是「變幻原是永恆」,看似永恆的天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你一點驚喜,筆者永遠耐心期待觀賞下一個天象,也是為甚麼在觀星路上走了三十年仍繼續走下去的原因。 下期再談一下大眾對流星的誤解。 1998年獅子座流星雨的其中一顆火球,當時現場估計光度超越滿月光度。照片使用24mm鏡頭,ISO400菲林,f/8光圈攝得。天文匯顧問鮑國全攝於1998年11月18日凌晨。 Share
ShareOct 07
天文攝影之我見(三):星軌、追星儀、「流星雨」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胡適 差不多先生傳 以訛傳訛,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 香港的日常生活用語,回歸後全面被普通話化,毫無文化的術語湧現,不明所以的簡稱如雨後春荀,加上語文水平日漸低落,錯別字每天在不同角落出現,其泛濫程度令人髮指,可悲是大多數人懵然不知,更甚者知者指鹿為馬,對的變錯的,錯的變對的。 「找贖」變「找續」(找完繼續)、「回覆」變「回復」(回復原狀);「建設」變「打造」(打人?)、「爭取獎牌」變「沖擊獎牌」(沖散再打擊?);「常任秘書長」變「常秘」(經常便秘?)、「強制拍賣」變「強拍」(強力拍枱)……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同樣的事情已發生在天文界。隨著數碼攝影技術提升,近年天文攝影變得容易和普及,加上亙聯網效應,以訛傳訛的速度快如光速。「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現在就變成「正字沒有讚,錯字多分享」。 星流跡vs星軌 地球的自轉,造成天上的星星東升西落。使用相機長時間曝光,就會把星星在天上「流」過的痕「跡」記 錄下來。「星流跡」這個帶有文采的名字因而得名。天上的恆星沒有軌道,新一代的朋友誤將之名為「星軌」,實屬誤解。 赤道儀vs攝星儀 不少朋友使用固定攝影的方法,初嘗拍攝銀河的滋味後,把照片與筆者使用追踪方法拍攝的比較,無論銀河的層次與細節,固定攝影是不可能做到的。於是,坊間很多人就嚷著要買「攝星儀」。 他們口中的「攝星儀」,其實是指「赤道儀」(equatorial mount)。赤道儀與一般攝影用的「水平儀」(或稱「經緯儀」)比較,不同之處在於水平儀移動方向是水平與垂直,但赤道儀則有第三條軸「極軸」,把極軸與地球的自轉軸調校至平行後,赤道儀就可以輕鬆地轉動一條軸準確長時間追踪到天體,這點是水平儀不能做到的,因為在地球上絕大部份地方,天體在天空裡不是垂直升降的。雖然水平儀也可以同時調校兩條軸達到追踪目的,但相片會出現「假極現象」,始終不能完全準確追踪天體。 簡單點講,赤道儀因為使用天文學上的「赤道座標」,故得其名。因此,大家請記著,追踪攝影用的叫「赤道儀」!相機裝在任何腳架上也可以「攝星」的,那怕那隻腳架是三腳架、單腳架、地下的石頭、郊野公園的枱、甚至人肉腳架也是支撐著你的「攝星儀」:相機。 普通三腳架 三腳架加赤道儀 「流星雨」 所謂「流星雨」,其實是拍攝者把星流跡的照片進行後期處理,利用軟件把星流跡的其中一邊霧化,達到一邊幼、一邊粗、形狀像一般人印象中的流星的效果。自從某款合成星流跡的軟件在更新版本裡加入這個效果的選項後,這些所謂「流星雨」照片在亙聯網洗版,對於真正的天文愛好者來說,這些照片簡直刺眼。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特技製造出來的流星,其實樣子與真的流星一點也不像! 真正的流星,是指漂浮在地球附近的物質(如沙粒、碎石、塵埃等)受地球引力影響,以高速衝入地球大氣層從而發光的現象,而「流星雨」就是指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流星出現。 最後,可能有人問筆者何苦為這些字眼執著?攝影是藝術嘛,最緊要講求感覺,何必那麼認真呢?約定俗成,「找續」、「回復」、「攝星儀」大家明白就可以啦。筆者不禁又想起李怡先生的一席話,繼而想起胡適《差不多先生傳》,最後浮在腦裡的就是納粹德國時期的宣傳部長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的一句話:「謊言重複一千遍即是真理。」(A lie, repeated a thousand times, becomes a truth.) 下期筆者會集中討論香港觀星條件的變化。 Share
Share